原创我是路云风吹人间证券配资风险
只有走近国企,才能走进国企。
在这里,我会持续分享国央企的一些事儿。
◆ ◆ ◆
听说国央企要涨工资了!这个消息不由让我为之一震,毕竟最近两年听到的消息都不怎么利好,终于在新的一年要迎来新气象!
后来仔细看,原来说的是2024年10月发布的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》。
文件中指出主要目标是:“…大国工匠、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,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。
力争到2035年,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、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、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,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,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,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。”
其中第十四条指出要提高产业工人经济收入。
“坚持多劳者多得、技高者多得、创新者多得,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,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。
完善产业工人工资决定、合理增长、支付保障机制,健全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。
多措并举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、能力素质、创新创造、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,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为重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,探索对大国工匠、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、协议工资制和股权激励等。指导有条件的地区发布分职业(工种、岗位)、分技能等级的工资价位信息。”
其中特别强调,要“强化国有企业政治责任,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和地方大型国有企业带动作用。”
由此可见,增收入,稳就业已经成为未来发展一个“稳健政策”的定调,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。接下来我来说一下对于此文件的一些看法。
1学历“贬值”,就业大分层时代来临
其实,我们普通人能够明显感觉到的是: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太多了!2024年,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,达到了惊人的1179万人。其中研究生105万人、博士毕业生12.58万人。其中研究生早已远远高出了本科毕业生。
根据招聘平台(智联招聘)最新发布《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》显示,2024年相比2023年单位就业下降2.1%;选择国内学习的比例上升1.6%;慢就业(暂无就业打算)上升0.2%。
一边是毕业人才的冗余找不到工作,一边是就业端的迫切需要。合适的岗位找不到合适人的矛盾日益加深。尤其近年来,本科毕业生向上提升学历,放弃就业机会;大部分的硕士毕业生就业时因就业岗位需求少,而竞争激烈…
本科硕士博士生一抓一大把,就业反而难上加难。
而根据调查显示,制造业人才缺口需求将近3000万人,蓝领工人的收入明显上升。一些特殊工种的蓝领技术工人供不应求,比如,熟练的焊工一月的收入在10000元以上,甚至更多。
加上这些年来国家文件政策的支持,未来蓝领工人的就业前景更加广阔。所以,对于择业及未来的收入因素来看,家长们也可以把眼光的注意力聚焦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,尽管现在人形机器人已经开始进厂“打工”,但替代产业工人仍显遥远。国内庞大的制造业,仍是就业的重要“蓄水池”。
2促进就业,提高经济收入的钱从哪里来?
拿国央企举例,如果想要增加每一位职工的收入,就得提高每年工资总额的批复数。被批复的总数越多,能发的钱也就越多。但是该如何提升工资总额的批复数呢?
这无疑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。国央企经济效益好,带来的营收利润高,自然可以调节发放的比例。可是如果国央企的经济效益很差呢?想靠上级公司补贴来实现员工的增收是不可能的。
那么,除了国央企以外的其他企业呢?该如何增加员工的收入?对于民企来说,给员工多发其实就等于给自己少发,这样的“少发”的比例能有多少又和民企老板的个人风格有很大关系(比如胖东来)。
特别是近几年经济下行,很多民企老板也很难,能够给员工发出工资就已经很不容易,涨薪他们会愿意吗?
写在最后
所以说来说去,其实归根结底,想要企业为员工涨薪,除了国家的利好政策之外,打铁还需自身硬。至于说国家相关配套的落实措施,还要看以后的实施细则再做探讨。希望新的一年,好消息、好运气多来一些,真正实现钱多多!
(纯属个人经验交流分享证券配资风险,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用。)